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层出不穷,尽快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重点从法律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个人信息保障体系、促进精准分级保护、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建立健全救济补偿机制等法律措施,努力保障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完善高校相关建设和国家法律体系,促进青年大学生和国家的健康发展,帮助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作为个人隐私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私有性,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得到妥善保护,但其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使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不可避免地应用于必要的社会信息传输,其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场所,信息收集量大,信息对口上传网络频率高。在利益的驱使下,犯罪分子经常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考试等方式将学生的个人信息流入社会,导致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高校诈骗频发,造成危害学生人身财产甚至身心健康的严重后果。
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有效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信息泄露后的利益不受侵犯,已成为法律必须解决的问题。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治理密切相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毫无疑问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法律保护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加强高校普法迫在眉睫。我认为,学校可以邀请法院或公安机关的专业人士通过举办讲座、交流论坛等方式开展普法教育;或者通过定期召开法律班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增加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同时,要增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法律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法院实习、社区法律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实践中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和周围人的基本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法律专业学生应积极承担学校法律义务,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广告牌和公共账户,推送文章、视频等传统形式,或自制法律系列短剧,借助互联网媒体平台开展内容丰富的特色法律活动,让法律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质量,预防,避免问题完全依靠法律条款,有效应对法律本身固有的滞后。